新能源与材料学院于2023年12月成立,其前身可追溯至1977年创办的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科。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曾获得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、省市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“全省普通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”、校“先进教学单位”和“科研先进单位”等称号。
学院现有化学、应用化学(含闽台合作)、材料化学(含闽台合作)、环境科学与工程、冶金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,2024年获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点。在校本科生1187人。现有教职工59人,其中教授10人,副高职称21人,其中博士学位36人,硕士生导师24人;闽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,省高层次人才10人,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,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6人,省优秀教师1人;市管优秀人才1人,市管优秀青年人才2人,市优秀教师2人,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,各类天湖人才20余人。
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围绕“培养学生、关爱学生、服务学生”目标任务,助力学生成长成才,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%以上。院团委获市红旗团委,班级团支部获全国高校“活力团支部”称号;“绿点”环保协会获“全国学生最具影响力公益社团”、全国高校“百强学生社团”称号;学生获得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100多项,多次在全国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。
学院拥有良好的教科研条件。拥有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。应用化学专业被评为省级服务地方特色专业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省高校创新教育改革创业试点专业;特色化工材料专业群入选省教育厅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项目;材料科学与工程获省高校应用型学科立项建设;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本科高校教学团队。现有省一流本科课程6门,省继续教育网络课程1门,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课程2门;省教改重大项目2项,一般项目9项;教育厅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;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典型案例库项目1项;教育部高教司校企合作协同育人2项,出版教材1部。化学化工实验实训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1000平方米,实训实验室面积650平方米,实验仪器总值达4000多万元。目前拥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、XRD等大型仪器及丙烯酸甲酯虚拟仿真工厂实训基地。
学院先后承担国基11项(面上2项),省技术创新重点公关及产业化项目1项,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13项,省基42项,其余项目400余项,发表SCI/EI文章200余篇。拥有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及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、省工信厅冶金新材料行业技术开发基地、省动力电池材料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。
学院秉承“为地方发展服务,为学生成长服务”的办学宗旨和“地方性、师范性、应用性”的办学定位,致力于走产教融合内涵式发展道路。成立了青拓产业学院以及联合研发中心;与宁德时代成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;与福耀集团和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“订单班”;接受企事业单位技术委托合同90余项;成果转化12项,转化金额84万;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实践基地80多家。
(统计数据截止到2025年3月)